官网    |     主页

【媒体聚焦】变迁的菜市场如何转型?广州日报访武文杰、刘诗濛

作者:来源: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11-11

编者按:

11月11日,《广州日报》采访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文杰,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刘诗濛,就菜市场的变迁、转型展开了讨论。

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州共有菜市场620余家,每年会有5家左右的菜市场消失;另一方面,则是电商超市和社区商超的异军突起,菜市场这个过去市民几乎每天都要逛的地方,不经意间发生着角色变换。武文杰认为,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而言,菜市场的形态也都未必走向消亡。刘诗濛认为,如果菜市场想要生存下去,转型必不可少,而其转型方向也像大型超市一样,一方面会与网络购买平台协同,担起一部分存储功能;同时也需要保留并放大菜市场原本的城市文化、社交场所、休闲等差异化功能。

以下问报道原文:

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科技的快速迭代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迁,它不仅发生在智慧城市、出行、通讯等领域,即使是被认为最传统的消费领域,比如买菜,其行为方式也正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而今年疫情的发生又让变化进一步加速。

广州市肉菜市场协会最近向媒体透露,广州共有菜市场620余家,每年会有5家左右的菜市场消失;另一方面,则是电商超市和社区商超的异军突起,菜市场这个过去市民几乎每天都要逛的地方,不经意间发生着角色变换。而在广州,不仅仅是农林下路菜市场,其他一些广州菜市场也正或多或少地悄然发生着变迁转型。

对于未来的菜市场形态,我们采访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文杰,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刘诗濛。

暨南大学教授武文杰:菜市场转型可瞄准目标群体,建立情感联系


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科技的快速迭代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迁,它不仅发生在智慧城市、出行、通讯等领域,即使是被认为最传统的消费领域,比如买菜,其行为方式也正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而今年疫情的发生又让变化进一步加速。

广州市肉菜市场协会最近向媒体透露,广州共有菜市场620余家,每年会有5家左右的菜市场消失;另一方面,则是电商超市和社区商超的异军突起,菜市场这个过去市民几乎每天都要逛的地方,不经意间发生着角色变换。而在广州,不仅仅是农林下路菜市场,其他一些广州菜市场也正或多或少地悄然发生着变迁转型。

对于未来的菜市场形态,我们采访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武文杰教授。

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武文杰看来,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而言,菜市场的形态也都未必走向消亡。武文杰教授称:

“从短期来看,就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而言,传统农贸市场仍然占据着居民生鲜消费的很大比重,尤其是对于年纪比较大的人群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在距离家比较近的菜市场采购食材。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认为菜市场代表着新鲜、便宜、可挑选、可议价、离家近等优势,另一方面菜市场也代表着一种市井文化,是老一辈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居民和城市之间某种情感上的纽带。所以说虽然大型超市,包括一些生鲜类超市在商品种类、价格、配送服务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菜市场。从长期看,菜市场也未必会消亡,因为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情况不同,因此未来菜市场的变迁主要还是要看这个行业转型的成功与否,更多变化可能是体现在菜市场的空间布局、体量大小和存在形式等方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菜市场的业态格局依旧受到较大的影响。武文杰教授表示,目前传统菜市场不论从商品质量、价格、环境、便利性等各方面讲,都未必具有优势,但影响其生存的最根本原因是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尤其在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会让传统菜市场的受众和需求变少,因此菜市场的升级改造非常必要。另一方面要尽量弥补传统农贸市场的短板,实行规范化管理,优化购物环境,丰富商品种类,打造新型的农贸市场。另外,年轻群体的加入也是必要的,因为年轻人可以将更多现代的元素引入传统行业,激发传统行业的创新活力。” 

暨南大学助教授刘诗濛:我们需要“新型菜市场”,也需要“新型摊贩”

“菜市场对于城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它是一个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周边市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第二,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每个地方的菜市场文化都不同,从商品到人们的销售手段,再到摆设,都是有地方特色的;第三,菜市场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社交场所,就跟传统的公园一样。这是大部分菜市场都具备的功能。而在国外,菜市场还有可能会被打造成一个城市名片,类似于跳蚤市场、集市等。我们可以用大型超市类比菜市场,可以看到,即便如今电商如此成熟,但超市并没有消失,因此我认为菜市场也不太可能消失。但是如果想要长期存在,菜市场肯定是需要转型,从而找到跟网上买菜的差异化优势。”刘诗濛称。
刘诗濛认为,如今菜市场这一传统行业的发展障碍,除了网络平台冲击和人们生活购物习惯变化之外,还包括菜市场自身经营的存在问题,如成本高、非规模经济存在低效率、可替代性强等。因此,如果菜市场想要生存下去,转型必不可少,而其转型方向也像大型超市一样,一方面会与网络购买平台协同,担起一部分存储功能;同时也需要保留并放大菜市场原本的城市文化、社交场所、休闲等差异化功能,也由此对菜市场的升级改造提出要求:不仅在硬件上需要有区别于以往“脏乱差”的形象,形成如猎德新街市那样的“新型菜市场”,同时还需要培养“新型摊贩”,这就需要政府或者是一个强大的组织机构、企业去为想转型的摊贩提供再教育的机会,而对于想要转业的摊贩,则需要提供一些信息资讯来帮助其再就业。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的给他们不同方向的选择,但同时也不能过于超越市场化力量地去给予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刘诗濛说。

 

本文首发在广州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