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的摇号录取能保证公平么?
作者:来源: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04-28
作者:宋彦(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
近日,广州各区也相继公布了公办幼儿园的招生方案。摇号读公办还是甩钱去私立?
其实,摇号属于录取机制里面确定优先级的工具,而录取机制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是一种用于匹配需求和供给录取机制 。常见的录取机制包括了即时录取 (Immediate acceptance) 和延时录取 (Deferred accpetance)。这两种机制录取有时也分别被称为梯度和平行录取。没错,就是那个高考报志愿时让无数家长、孩子集体脱发的梯度录取和平行录取。
目前中国的高考采取的是平行录取(延时录取)来匹配考生和高校名额。在过去十几年里,如何改革录取机制使高考录取更加公平和有效是政策讨论和学术研究的焦点。
但是幼儿园的录取机制如何影响录取结果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各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各个区采用的机制都有显著差异,并且改革方向不完全一致。接下来我们将以幼儿园录取为例,总结现有的录取体系,尝试讨论不同录取机制对学生和学校匹配的结果的影响。
下面是公办幼儿园录取机制概况:整体来说,公办幼儿园招生大致分为三种: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非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以及事业单位公办幼儿园。
1. 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 优先考虑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区业主子女入园,剩余学位再面向社会通过电脑派位进行分配。
2. 非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 90%的名额面向社会电脑摇号,面向社会招生后剩余的学位,由招生工作小组统筹安排。
3. 事业单位公办幼儿园: 除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外,有条件的可向社会公开招录周边居民子女入园。
我们所面临的“摇号”,主要应用于第二类,即公办幼儿园的电脑摇号中。这一类型的录取主要有三步:
1.参加摇号的家长选择n所幼儿园,并且排序。
2.对所有参加摇号的家庭进行抽签,也就是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每个人的优先级。
3.根据家长的选择、优先级和学校的学位数量,使用录取机制来分配学位。
我们可以将幼儿园录取和高考录取进行对比。高考录取的三个步骤为:
1.考生参加高考,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优先级。
2.家长选择 n 所学校。
3.根据家长的选择,优先级和学校的学位数量,使用录取机制来分配学位。
由此可见,高考和幼儿园录取体系的区别在于: 优先级的定义和两者所使用的录取机制是不同的。高考使用考试分数作为录取标准,是为了实现能力和高校质量的匹配。但幼儿园的小娃娃并不需要凭能力入学,因此选择电脑生成随机数作为娃娃们的优先级是符合逻辑的,这可以避免以其他标准作为优先级而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两者目前采取的录取机制的差别可能带来的影响。
考虑到广大家长、孩子的发量,高考录取体系自从 2003 年以来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其中一个就是从梯度录取(即时录取)改为平行录取(延时录取),并且增加可以选择的学校的数量。
在遥远的上世纪实行的即时录取的主要特点是,在每一轮的高考志愿匹配过程中产生的结果,都不会在接下来发生改变。这也就意味着填报志愿的策略对录取结果影响很大。
相比之下,延时录取每一轮的匹配结果都是暂时的,只有在所有匹配轮次结束之后才会得到最终的学生与学校的匹配结果。因此,延时录取可以明显降低学生填报志愿策略的重要性。同时,延时录取机制中允许的志愿数量越多,志愿策略的重要性就越低 (Chen and Kensten, 2017)。实证研究也发现,高考从即时录取转变为延时录取显著增加了高分考生和好学校(学术水平更高)匹配的概率 (Bo et al, 2019)。
令人心塞的是,在幼儿园录取中类似的改革并没有发生,诸多地区仍然使用即时录取,并且只允许家长选择一所幼儿园。即时录取且只允许一所幼儿园录取,这种录取机制意味着一旦因为抽签所得到的优先级不够高,被所选择的幼儿园拒绝时,就只能去选择不参加抽签的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通常收费比公立更高。因此,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必然会非常谨慎。同时这也意味着家长所能承担的私立幼儿园收费的能力,会影响他们在填报公立幼儿园意向时的策略。家庭条件越好,所能承担的私立幼儿园费用的能力就越高,也就可以选择更激进的策略。
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带来的策略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录取结果上的不平等。家庭条件好的更愿意填报热门的幼儿园,家庭条件差的会因为抗风险能力差而放弃填报这些幼儿园。最终录取结果的均衡可能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去到热门或者私立幼儿园,而家庭较差的学生去到质量稍差的公办幼儿园。这就背离了录取体系中使用随机数分配名额来实现公平录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