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马森:“方言”真的阻碍经济发展吗?
作者:来源: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布时间:2019-11-29
作者:马森(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又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各地区之间的方言存在“南腔北调”式的明显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逐步一体化,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强,来自不同文化区域的个体之间的经济交往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方言的差异性对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究竟有何影响呢?
“方言”影响收入吗?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家是不是会越来越多地在大城市之中遇到无法理解对方所说的“普通话“的情况呢?方言差异性对于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尤其是服务行业之中。
经济学家利用社会调查数据对于普通话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回报进行了一些定量的估计。例如,陈媛媛(2016)通过对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以及“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普通话整体以及单项能力(包括听和说)的提升大概可以提高劳动者收入3%-4%左右。这一提升效果主要体现在从事服务行业的跨方言流动人口之中,反映了市场一体化对于劳动力群体语言能力提升的需求。所谓,“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同时,普通话能力在南方的作用比在北方更大一些。
虽然普通话能力可以提升劳动力工作的市场范围,但是在本方言区域内,方言能力也可能为劳动者带来一定的优势。例如,Chen et al. (2014) 通过对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来自吴语区能够讲上海话的劳动者在销售相关的服务行业之中具有明显的工资优势。在这种情景之下,相同方言不仅仅降低了交流障碍,而且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文化认同感:当地的消费者可能更信任文化背景相似的服务人员。
由于存在着前文所述的跨方言流动的交流障碍以及文化认同感的缺失,经济学研究之中普遍发现我国的劳动力流动存在相当程度的文化障碍:大多数劳动力流动发生在同一汉语方言大区内部(刘毓芸等,2015)。因此文化障碍对于市场一体化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方言”会成为影响贸易和投资的因素吗?
由于方言差异性而导致的文化认同感的区别不但影响劳动力市场,也会影响资本市场中资金的流动。Ma (2019) 利用港澳台投资在大陆的地理分布探讨了这一问题。该研究通过对比处于方言区边界附近、地理距离相近的地区,发现粤语区和闽语区与相邻的其他方言区相比,会明显获得更多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投资。相同方言导致的文化认同感提升了交易双方的互信程度,进而降低了不确定性,起到了促进投资的作用。
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革,中国的行政区边界和以方言区为代表的文化区边界(尤其在东南地区)往往会呈现出“犬牙交错”的特征。下图利用中国方言地图集描述了我国东南地区各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地区,方言区的地理边界通常与行政区的地理边界是不重合的。这个特征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但是分属于不同方言区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剔除掉行政区经济政策的影响,得到比较清晰的以方言为代表的文化因素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Ma (2019)发现,在方言区边界上的同一个县内,说粤语和闽语的地区比不说粤语和闽语的地区港澳台企业的比重增加5%左右。与此同时,其它外资企业的比重在这两种地区之间是没有明显差距的。基于这些证据,我们可以确定是以方言差异为代表的文化因素,而不是其它经济因素导致了港澳台投资比重的差距。
基于港澳台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早期对于经济增长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粤语区和闽语区的大陆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受益于港澳台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生产率水平。通过比较方言区边界周围的大陆企业发现,粤语区和闽语区的大陆企业与非粤语区和闽语区的大陆企业相比,在港澳台企业具有生产优势的行业之中也有着更高的生产率。这一现象说明大陆企业很有可能通过模仿或者学习的途径从港澳台企业获得了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粤语区和闽语区由于方言优势而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化差异对于技术在中国大陆的扩散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如果不存在方言以及文化差异的话,港澳台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有可能给中国大陆的更多地区带来普遍的好处。
“方言”影响公司管理效率吗?
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之中,企业家是不是也会考虑“方言”因素呢?戴亦一等(2017)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该研究以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方言一致性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该研究剖析了中国独特的“同乡抱团”现象在公司治理当中起到的作用,并指出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对于正式经济制度的替代。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此研究也说明当公司管理层人员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时,有可能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
“方言”是否阻碍经济发展?
以上的一系列微观研究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更加宏观的问题:方言差异性是否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徐现祥等(2015)对此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该研究构建了中国278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指数,并且发现方言多样性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除方言的多样性可以使人均产出提高多达30%。方言多样性的负面作用主要来自于阻碍知识与技术的传播。
然而潘越等(2017)的研究指出方言的差异性虽然有可能提升交流的成本,但是方言的多样性却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创新。该研究发现,在文化越多样的地区,民营高科技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创新产出。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式,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由于“方言”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认同差异在我国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之中会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因此,推广普通话,提高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将有助于降低文化差异性导致的经济成本,促进市场一体化的实现。
然而,我们在推动市场一体化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保留文化多元化,对于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习惯要予以尊重和欣赏。文化多元化将最终成为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2016,《普通话能力对中国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经济评论》,第6期,第108-122页。
[2] 戴亦一、肖金利、潘越,2016,《 “乡音” 能否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经济研究》,第12期,第147-186页。
[3] 刘毓芸、徐现祥、肖泽凯, 2015,《 劳动力跨方言流动的倒U型模式》,《经济研究》,第10 期,第134-162页。
[4] 潘越、肖金利、戴亦一,2017,《文化多样性与企业创新: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金融研究》,第10期,第146-161页。
[5] 徐现祥、 刘毓芸、肖泽凯,2015,《方言与经济增长》,《经济学报》第2期,第1-32页。
[6] Chen, Zhao, Ming Lu, and Le Xu, 2014, Returns to Dialect: Identity Exposure through Language in the Chinese Labor Market. China Economic Review, 30, 27-43.
[7] Ma Sen, 2019, Cultural Linkages and FDI: Identification from Borders of Chinese Dialect Zones. Working Paper.
本文首发自澎湃新闻网,原文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9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