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     主页

“外来人口市民化”研讨会于我院顺利举办 政策意义重大

作者:来源: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布时间:2019-11-19

11月15-16日,由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承办的“外来人口市民化”研讨会于暨南大学曾宪梓楼406室顺利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广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机构和院校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齐聚IESR,共同探讨“外来人口市民化”这一焦点议题。

会议伊始,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帅章教授发表致辞,他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转达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谦对于本次会议的支持和期待。王谦主任表示,人口迁移流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这一议题十分重要。但目前对迁移流动所涉及的人口、社会经济等很多方面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够,未来专业委员会将举办更多研讨会及论坛来更好地促进学者们的交流。他希望各研究机构以及广大的研究人员在迁移流动研究方面继续投入力量,专业委员会一定为大家服务好,搭建好交流研讨的平台。

研讨会现场

针对“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议题,专家学者们带来了如下报告(按报告顺序):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进行了题为“第三条城镇化道路:城乡两栖现象”的报告。


卢晶亮(暨南大学)进行了题为“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差异” 的报告。


葛国斌(广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处长)进行了题为“广州市流动人口卫生健康服务宣传教育痛点、难点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的报告。


梁文泉 (暨南大学)进行了题为“中国移民汇款:1995-2015年”的报告。


韩嘉玲 (暨南大学,北京社科院)进行了题为“融入与挑战:在中国的东南亚跨境妇女”的报告。


刘厚莲(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题为“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实践与优化”的报告。


侯佳伟(中央财经大学)进行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李欣(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了题为“住房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住房支付能力与产权决策的影响研究”的报告。


张翠玲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题为“城市流动人口的异质性及生育率—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报告。


刘于琪(香港大学)进行了题为“向上比较还是向下比较: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幸福感”的报告。


汤兆云 (华侨大学)进行了题为“农民工公共医疗服务选择的代际比较——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苏沪浙三省数据”的报告。


冯志坚(衡阳师范学院)进行了题为“市场分割、地区差异与农民工创业收入效应”的报告。


王海宁 (中山大学)进行了题为“同伴效应:农村留守儿童的外部性”的报告。


杜志威 (广州地理研究所)进行了题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阶段与行为特征——基于广东省东莞市的调查”的报告。


最后,来自IESR社会调查中心的薛森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调查中心及目前的课题数据情况。目前,社会调查中心主要开展的调查项目包括:广东流动人口调查、广东千村调查、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绵竹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项目、中国家庭就业调查等。这些调查关注城乡迁移人口、劳动力市场、制造业企业、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等内容,与国家、各级政府的政策需求高度契合。此外,社会调查中心还在积极探索大数据与调查数据的结合应用,以求更好地提升微观数据库的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

学者们的报告内容质量颇高,在场成员在认真聆听之后,不断提出问题与专家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16日下午,研讨会参会成员赴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广州市最大的城中村之一)实地考察。参会嘉宾在社会调查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石牌村的池氏宗祠等地,在调查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参会嘉宾对当地的历史、外来人口和治安等情况有了系统的了解。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自身和家庭也有着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实现外来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度,是关乎我国新时期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本次研讨会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数据上的分享和思想上的碰撞,参会嘉宾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对外来人口市民化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外来人口相关的社会问题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本次研讨会的详细报告内容,请查看政策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