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     主页

“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第2讲:中国的城乡移民潮——基于RUMiC数据的视角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6-03-23

摘要:2016年3月23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孟昕在暨南大学为数百名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的城乡移民潮——基于RUMiC数据的视角”的公开讲座。

2016年3月23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孟昕在暨南大学为数百名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的城乡移民潮——基于 RUMiC数据的视角”的公开讲座。此次讲座也是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的第二讲。

孟昕教授                

      在讲座中,孟昕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农民工形成的原因。她指出,“农民工潮”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原因。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建立 的与户口挂钩的凭票配给制将农民排除在了供给体制外。随着80年代农村改革的推进,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增加,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农民工的管制,允 许农民工进城。尽管如此,农民工仍无法与城里人一样享受与户口挂钩的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这使得农民工无法在城市里长期定居,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也影响到 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为了记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解现行制度对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影响,并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改进政策,孟昕教授于2008 年发起了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RUMiC)。这一全国性调查至今已进行八年,今年的调查将由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开展。明 年开始,RUMiC调查由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独立负责。

      接下来,孟昕教授介绍了RUMiC调查的抽样设计。考虑到农民工群体不太可能居住在城镇居民住宅区,RUMiC选择对工作地点抽样而非居住地抽样进行第一 轮抽样。对照2005年的人口普查数据,RUMiC的抽样结果具有不错的代表性。但孟昕教授同时指出,基于工作地点抽样的缺点是样本里都是有工作的流动人 口,对于没有工作的流动人口状况仅能从其家庭成员中间接了解。她认为,明年的RUMiC调查可以通过优化抽样设计来改进这一问题。

孟昕教授              

      在样本追踪方面,孟昕教授指出,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RUMiC的样本流失率较大外,近几年的样本流失率维持在35%左右。考虑到样本老化后 不具备代表性以及流动人口追踪难度较大等因素,RUMiC每年会相应补充有代表性的样本。而最终的数据可以看作由以下两个部分的组成:1、保证一定追踪率 的面板数据;2、有代表性的横截面数据。为了可以进行城乡间的比较,起初的RUMiC调查包含三个子样本:5000个流动人口家庭、8000个农村家庭和 5000个城镇家庭样本,从2011年开始仅保留了流动人口调查。流动人口样本来自课题组自行设计的抽样框,涉及了15个主要的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城市。

      基于前八轮调查的数据,孟昕教授还向听众展示了RUMiC调查的一些基本结果。近年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数量有所增加。流动人口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较高, 他们倾向于早早去城市打工,因此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与被雇佣的农民工相比,自我雇佣的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通常要更长。研究表明,过长的工 作时间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此外,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但仍显著低于城市居民,而且随着近年经济不景气,一度出现回 落。孟昕教授表示,这些不利影响都阻碍了流动人口长期待在城市,希望大家能从长远的角度研究这些不利影响的制度成因。留守儿童也是人口流动背景下的牺牲 品,研究表明,父母外出的时长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在校成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孟昕教授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孟昕教授详细解答了师生提出的有关RUMiC调查的问题,并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使用RUMiC数据进行研究,支持未来的RUMiC调查。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