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     主页

“问政暨南”第二十五期: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插上科学的翅膀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6-29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显著,但在科学问题上仍存在诸多短板。2021年6月23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白军飞教授受邀作客我院“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围绕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科学问题,为我们带来题为“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插上科学的翅膀”的讲座。

图片


讲座伊始,白军飞简要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特征。经过多年的整顿与治理,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已大为改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风险由面变点,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信心回升。与此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发展迅速,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防范和处置体系、食品和原材料供给全流程规范与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不安全食品的生产经营违规成本显著上升,食品安全多头治理的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接着,白军飞从以下三方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一是由于法制不够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不够严格、食品监管基础工作与技术手段较为薄弱,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等问题时有发生。二是食品监管体系的建设存在不足。监管过度依赖行政力量,虽然高效但未必能实现科学、经济、可持续的食品安全治理。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为及其经济活动的规律认识不足,易导致标准规范出台快,但执行效率低的情况。同时,监管侧重于生产端和供应链,忽略了消费端对消费者的操作规范和食品安全教育。三是食品行业的新变化也为食品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线上交易等新业态的出现可导致不可预期的隐蔽风险加大,同时由于销售点位更加分散而需要投入更多监管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信任度高,防范意识弱,且海淘、走私等非正规渠道监管薄弱,国际市场上的不安全食品也开始对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构成新的威胁。

接下来,白军飞从正确区分质量和安全、提高监管效率、风险沟通与选择、行业自律与自治四个方面为构建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出建议。

第一,正确区分食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从而明确政府与市场在食品安全治理问题上的边界。安全问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市场难以对其进行识别,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机制也随之失灵,因此需要交由政府监管。但质量问题可以由市场机制解决,政府对质量的过度干预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政府应将监管重心放在保障食品安全上,避免投入资源帮助企业改善食品质量。

第二,在提高监管效率方面,白军飞认为监管切入点是提高生产者生产不安全食品的预期损失。预期损失由被查出的概率(P)和查出后的损失(L)两个因素决定。P主要受抽检设备投入、抽检频率、技术准确度的影响,L则主要受惩罚力度影响。当前由于我国食品行业存在大量小规模的生产单元,通过加重处罚力度提高L的方法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因此监管重心是通过投入大量资源提高P,监管成本很高。如果能对P和L的适用情景有更准确的认识,并通过引入信用监管等手段提升L的可行性,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将得到显著改善。

第三,注重与公众的风险沟通,利用行为科学引导公众做出正确选择。白军飞以农药的例子阐述这一思路。不少农民误以为农药的毒性等同于药效,因而当只存在高毒、低毒两种农药时,如果无法彻底禁止高毒农药,农民往往会选择高毒品种。但如果在禁止高毒的同时为农民提供次毒、低毒两种选项,部分原本选择高毒品种的农民可能会转向次毒品种,从而可以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

第四,加强行业自律与自治。食品行业与公众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在行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对各自食品生产流程较为了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低,监督成本较低。白军飞认为,市场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行业自治是可能实现的。如果可以调动市场力量,引导企业相互监督,将可以节省大量监管资源。而如何有效激发行业自律与自治,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讲座最后,白军飞提出,社会科学可以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食品安全治理对科学界依托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对社会科学依托有限。但食品安全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解决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科学问题、建立现代化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合作。


返回